
自日本开始向太平洋释放核污水,世界各地的声音都充满了对此行动的批评。特别是在中国和韩国等沿海国家,人们开始担忧海鲜的安全性。这种担忧已经升级到了对海鲜的色泽和品质产生疑虑的地步,导致渔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。
韩国的反应尤为强烈,民众为了避免放射性污染,甚至出现了“抢购盐”的现象,首尔的盐供不应求。而对于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,尽管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声称其对人体无害,但研究表明仍有74种放射性元素残留,包括氚、碳-14、锶-90和钚-239等。其中,氚和碳-14对人体和海洋生物的危害尤为严重,可能导致癌症、基因突变等问题。
因此,中国为了保护民众的健康,决定禁止进口日本的海产品。香港地区同样表态,禁止日本十个县的海鲜入港。
这一决定对于日本,一个依赖海产品出口的国家来说,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。因为中国大陆和香港一直是日本海产品的最大出口地。失去这两个市场,许多日本水产业者面临巨大压力,责怪日本政府的决策。
岸田文雄政府为了缓解这种压力,提出了“五大支援措施”,包括刺激国内消费、改善海产品的公众形象、加强本土加工、寻找其他出口市场和由东京电力公司补偿受影响的水产业者。
尽管日本试图将更多的水产品销往美国,但美国对核污水的态度与言行不一,尽管在外交上表示支持,但实际进口量却在下降。美国甚至还建议日本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,要求中国撤销进口禁令。
美国政府的一系列行动,如派遣高级官员公开品尝日本食品,都意在为日本的核污水行动背书,但这并未改变大部分国家对日本食品的持续疑虑。反倒是,即使美国和欧盟解禁了对日本的食品进口,但实际进口量却在减少。
我们禁止日本的海产品进口,并非出于对日本水产业的恶意,而是基于对民众健康的考虑。如果日本政府真心为民众着想,应该在释放核污水的首阶段结束后,停止进一步的排放活动,为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灵提供一个洁净的海洋。
